现代教育技术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行业资讯

年度策划

  • 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比较与反思——以近10年190篇高被引论文为例

    张璇;郑兰琴;

    文章以2009~2018年发表在CSSCI、SSCI期刊被引频次超过200次的190篇高被引论文为例,从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合作研究等五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法各异,尚不存在明确的定论;在研究主题方面,国内重点关注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国外则以技术应用为主;在研究范式方面,国内重思辨轻实证,国外则重实证轻思辨;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多采用思辨研究方法,国外则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在合作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开展多人合作研究的力度远不及国外。此外,文章还对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得出了相应的启示,可为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19年09期 v.29;No.221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初步探究

    陈雷;

    "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是教师培训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从目前国内外"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应用形态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设计思路,详细解析了其技术架构,并重点阐述了其实现路径,最后简要介绍了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文章研究的意义在于将人工智能纳入了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形成了一个以教师学员为中心,具有智慧、快速、精准等特点的教学环境,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

    2019年09期 v.29;No.221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2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6 ]
  • 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智慧短板与建设智慧——基于珠三角某地三所典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

    林书兵;张学波;

    在各地大规模推进且有大量财政经费投入建设智慧校园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智慧校园建设重投入、轻应用的倾向,如何在试点的基础上突破智慧校园的建设瓶颈,已成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首先选取珠三角某地的S学校、D学校和T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案例样本,并对比分析了这三所典型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情况,由此探讨了中小学智慧校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后,文章从目标、教师和特色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智慧短板。最后,文章结合实践调查中相关学校提供的经验,将智慧校园的实践反思和建设思路提炼成建设智慧,以期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4 ]

理论观点

  • 5G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教育理论的延伸

    李小平;孙清亮;张琳;姜丽萍;毛旭;

    数据流量的暴涨给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严峻挑战,促进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的诞生。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梳理了5G的发展历程,随后阐述了5G需具备的特点,最后从网络影视课程、VR/AR体验学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个视角,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情境认识、分布式认知等五种主要的教育理论予以再认识,并梳理、总结了5G对教育理论的延伸。文章的研究对于新时代的移动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并为5G环境下的教育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下载次数:2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62 ]
  •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机制研究

    高铁刚;李艳坤;寇海莲;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文章首先通过对1997~2018年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勾画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机制中资源建设机制、资源服务机制、资源评价机制的演变路径,揭示了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机制演变的内在逻辑;随后,文章从需求、职能和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机制建设的新内涵,并分析了其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文章提出了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机制的发展策略。文章的研究对改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机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1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9 ]
  • 计算思维培养中教育者的角色分析——基于2018年ISTE《教育者计算思维能力标准》的解读与启示

    胡科;江凤娟;丁旭;

    当前,计算思维的培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计算思维的内涵和特点,指出计算思维能力是数字公民的一种基础能力。随后,文章回顾了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教育者标准的发展史,并通过不同版本标准的对比,分析了教育者的角色变化。最后,文章重点解读了2018年ISTE发布的《教育者计算思维能力标准》中教育者所承担的"学习者"、"领导者"、"协作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等角色,并探讨了此标准对我国的启示。文章对计算思维培养中教育者的角色分析,以及由此提出的计算思维培养路径,可为我国计算思维教育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90 ]

教学研究

  • 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师使用意愿研究——以三个城市的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为例

    陆叶丰;易素萍;恽如伟;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及相关理论,文章首先设计了教师对智慧教学平台使用意愿的假设模型。随后,文章以南京、镇江、连云港三个城市的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质性编码等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最后,文章得出结论: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个体创新特质对使用意愿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信息技术自我效能则可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此结论的提出,可为如何提升教师的使用意愿,解决智慧教学平台的推广问题提供启示与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5 ]
  • PBL项目式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董艳;和静宇;

    PBL项目式学习是区别于PBL问题式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已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得以运用。现有研究成果反映出教师对PBL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本质还缺乏深入理解,在实践应用中缺乏对其关键环节的关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也不够重视,致使其应用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现有问题和PBL理论背景,提出:大学教师应结合高校软硬件环境的有利条件,深刻理解PBL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把握其关键环节,并处理好三种关系,从而将PBL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效果落到实处。而PBL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应用,将助力大学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推动高校教学的创新实践。

    2019年09期 v.29;No.22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6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3 ] |[阅读次数:80 ]

语言教学与技术

  • 机器自动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以MyET口语测试系统为例

    黄骞;王海军;

    文章首先从人工评分和机器评分两个方面,介绍了口语测试的发展情况。随后,文章采用MyET口语测试系统,以1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MyET口语测试系统中口语测试题题型、分数段、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了机器评分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人分散度方面,机器评分在难度上与人工评分相差不大,但在区分度上不太理想;评分员信度方面,除部分题型之外,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有很高的相关性;表面效度方面,被试对My ET口语测试系统的接受度较高。文章从测试学角度探讨了机器自动口语测试的可行性,可为高校口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9 ]
  • 基于RCoI量表的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研究——以深圳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张新颖;齐尽欢;

    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调动学生课上、课下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已在各高校展开。在此背景下,文章在深圳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中面向A等级学生进行了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的应用,并基于修订版探究社区(Revised Community of Inquiry,RCoI)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对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使用体验、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发现该模式成效良好,师生角色需要进一步转换。最后,文章针对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混合式语言教学的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1 ]

教育技术工作

  • 服务于英美报刊选读的教学辅助平台研究

    于江霞;苏爱远;

    "互联网+教育"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生态。依托建构主义理论,文章结合英美报刊选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辅助平台缺失的研究现状,力图搭建一个服务于英美报刊选读的教学辅助平台,并致力于打造集"个性化、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此,文章系统剖析了平台的定位,进行了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并具体介绍了平台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平台的搭建和应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系统性、主题性、广泛性,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助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是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2019年09期 v.29;No.221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技术、内容和服务——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

    李霞;甘琤;程源;石月凤;

    智慧校园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理想目标。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随后,文章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从建设架构、管理机制、协作共建等角度,探讨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容;最后,文章具体分析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在"四维"教学、业务协同、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的智慧服务。从技术、内容和服务三个维度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进程,可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8 ]
  • 智慧教室设计及其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吕恋生;杨再明;张凯;

    在创建智慧校园的背景下,建设智慧教室是高校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智慧教室进行了介绍;随后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从设计理念、子系统功能、软硬件部署、空间环境等方面描述了智慧教室的建设概况;最后从讲授式教学、演示型教学、课堂互动、小组协作等角度,分析了智慧教室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智慧教室,教师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开展更具个性化、更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年09期 v.29;No.221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1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61 ]

网络与开放教育

  • 在线教育平台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张敏;祝安;张芳;

    文章采用系统综述的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探究。文章发现:国内外针对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均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研究流程,理论研究均重视从单一的、信息科学理论主导的技术研究视角向多元的、跨学科理论融合的管理研究视角的转变;但国内研究内容倾向于通用型,研究方法相对静态、零散,而国外研究内容倾向于特定型,研究方法更动态、系统。文章的研究是对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知识体系的补充和丰富,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2019年09期 v.29;No.221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6 ]
  • 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吴绍靖;易明;

    文章采集了参与"国培计划X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骨干教师网络研修项目"的2868名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学习过程性数据,分析了网络学习行为和网络学习效果,并探讨了网络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修教师的课堂参与情况较好,但学习投入不够、交流讨论行为表现较差;研修教师的网络学习效果良好;网络学习中的学习投入、课堂参与和交流讨论等行为均对研修教师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学习效果、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8 ]

创新实践教学

  • 美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分析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典型STEM教育项目的案例分析

    王楠;唐倩;张芮;张亦驰;

    文章采取案例研究法,以美国八个典型的STEM教育项目为案例样本,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指标、监督反馈等四个评价维度对美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国STEM教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闭环。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美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对我国STEM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制定指导实践的评价指标、关注特殊群体的STEM教育、优化监督问责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构建我国STEM教育项目评价机制、促进我国STEM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09期 v.29;No.221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6 ]
  • STEAM课程的发展历程、价值取向与本土化建设

    李义茹;彭援援;

    当前,学科整合教育势不可挡。作为学科整合教育的典型代表,STEAM课程的学理研究与本土化探索获得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STEAM课程的发展历程,指出:发源于美国的STEAM课程目前已历经了STS→STEM→STEAM/STEAMS→"STEAM+"的演变过程,其内涵也由建构主义逐渐向实用主义、人文主义与效用主义转变。随后,文章将STEAM课程的价值取向提炼为创新、整合、实践三类并展开了分析。最后,文章从STEAM课程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方法、资源与师资队伍等角度,就我国STEAM课程的本土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推动我国STEAM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助力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9年09期 v.29;No.221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2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20 ]
  • 情境认知视角下创客教育实施路径的转变

    胡翰林;沈书生;

    在倡导动手造物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创客教育中,明晰情境的重要性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情境认知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接着介绍了当前创客教育中情境缺失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了情境认知与创客教育的契合点,最后重点探讨了情境认知视角下创客教育实施路径的转变。文章指出,情境认知视角下创客教育实施路径的转变分为三步:从知识表征向知识探求转变、从知识探求向知识应用转变、从知识应用向知识创造转变,此结论可为促进情境认知与创客教育的融合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推动创客教育的有效开展。

    2019年09期 v.29;No.221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0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0 ]
  • 下载本期数据